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被概括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这是明代庸愚子对《三国演义》语言的准确评价。《三国演义》在四大名著中成书较早,是用浅近通畅的文言文写成的,它把文言文的深雅和白话文的浅俗有机地融为一体。半文半白的语言形式使小说做到了雅俗共赏,所以流传甚广。

三国演义语言特点

《三国演义》的语言简洁明快,精炼准确,生动流畅。全书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庸愚子﹙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称赞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不像正史那样“理微义奥”,“不通乎众人”,又不像《三国志平话》之类讲史那样“言辞鄙谬,又失之於野”,而是雅俗共赏,“人人得而知之”。

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历来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