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知行分离”现象,这与教育家陶文浚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相背离。
学校是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尤其重要,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没有形成固定的形态,可塑性非常强。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小学阶段,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养成仁爱之心,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德育历经几代人的改革,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部分小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知行分离”现象,这与教育家陶文浚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相背离。所谓“知行分离”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违背,道德修养动机多元化,道德评价充满矛盾和困惑。
所谓“知行分离”,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