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按照区域、性质、对象划分,有如下几种:
1、按区域划分,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前者主要指企业、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内部污染源及总排放口的监测,各单位自设的监测站主要从事这部分工作。后者指全国或某地区环保部门对城镇水体、大气、海域、流域、风景区、游览区环境的监测
2、按性质划分,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和特定目的监测。监视性监测是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用较长的时间来收集数据进行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特定目的监测是对偶然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如海上油船污染事故、工厂生产故障引起的污染事件等
3、按对象划分,可分为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等。
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
1、研究监测:研究确定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识别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污染物。 这种监测需要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生物和生理生化检测技术,涉及大气化学、大气物理、水化学、水文、生物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知识。 如果监测数据表明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则必须确定污染物对人、生物和其他物体的影响。
2、监测监测:监测环境中已知有害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改善环境的进展,建立各种监测网络,如大气污染监测等 网络、水体 污染监测网络通过积累监测数据,判断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
3、事故监测:监测事故污染,如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污染,核电站事故中放射性粉尘造成的空气污染,包括监测车辆或监测船的流量监测、空中监测、遥测、遥感、 等,确定污染程度及其严重程度,以便采取措施。 按监测对象不同,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等。按污染物性质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环境卫生(含污染 病原体、病毒、寄生虫、霉菌毒素等)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电磁波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富营养化监测化学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