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石,和四根鳌足一样,也是一种历法的比喻。
这部历法同样记载在《淮南子》里面:
日冬至子午,夏至卯西。冬至加三日,则夏至之日也。岁迁六日,终而复始。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烟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烟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烟黑。七十二日而岁终,庚子受制。岁迁六日,以数推之,七十岁而复至甲子。《淮南子.天文》
在这部历法中,一岁是三百六十六天,除去六天零头,剩下三百六十天,恰好分成木火土金水五行,每行七十二天。
按颜色分,一岁分五色,依次是青,赤,黄,白,黑,正是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石。
巧的是,《管子》中同样记载了一部这样的五行历法,而且其篇名就是《五行》!
更巧的是,这部历法从冬至甲子开始起算,地支里的“子”和冬至,都是五行中的水位,而那两位争帝的颛顼和共工,也都是传说中的水神!
更更巧的是,那位补天的女娲,不是别人,正是夏启之母,治水的大禹之妻!
《史记索隐》引《世本》:“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娇也。”
《史记正义》引《帝系》:“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
更更更巧的是,我们说过,共工制造的洪水滔天,正是十月孟冬之时,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的天象描述,而《归藏》的《坤》卦中,大禹的儿子夏启,正好也骑着东宫青龙,和共工一起潜伏在西北方的不周山下,那银河泛滥的起点上!!(以下内容皆请参照本系列前文解释)
那里,正是大禹开始治理银河水患的起点。
那里,正是大禹遇见了青丘九尾狐的箕宿和尾宿所在。
那里,正是大禹与涂山氏的女娲交尾,生下了夏启的地方。
那里,是孟冬十月,日月合朔交尾于尾宿的地方。
五色石对应的历法是
“五色石”应指的是远古的一种历法(即盘古氏历法),而此历法与“五行”的关系极为密切。何谓五行《辞源》注解:“水、火、木、金、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班固《白虎通德论》说:“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为天行气之义也。”
又:“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在养万物。
水之为言准也,养物平均,有准则也。
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
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
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勃,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
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方,禁也。
土在中央,中央有吐,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