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黄鹤楼没有写下任何名篇。而是写了一篇誉满天下的《岳阳楼记》。
众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和湖南岳阳楼。
岳阳楼,面对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正当湖水入江的口子,朝晖暮霭,烟波万顷,气象异常雄壮。唐时堪称“燕许大手笔”张说在这里做刺史,尝与才士们登楼赏景赋诗,有诗百余篇列于楼璧。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也曾“到此一游”,写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李白“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对联最为著名。文章、书法、刻工、木料皆属珍品有“四绝”之称。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卒谥“文正”。宋真宗时考中进士。
宋仁宗时,西夏党项人赵元昊屡次侵犯宋朝的边境。康定元年的1040年,延州告急,朝廷派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和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抵抗西夏。被西夏人敬畏为“胸中自有数百万甲兵”的范仲淹守边数年,号令严明,爱抚士卒,西夏人不敢侵犯边境。后西夏讲和,范仲淹还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又历知邓州、杭州、青州。
范仲淹在做秀才时,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做官时,屡次上书皇帝,提出减轻租税、整顿武备、选拔贤能等等建议。史书说他,每感激治天下事,奋不顾身,堪为士大夫之千古楷模。公元1043年的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被宋仁宗任用为相,执掌朝纲,对吏治进行整顿,史称“庆历新政”,后与朝廷保守派吕夷简斗争败北,于庆历五年出京,到邓州去做官。
他的好友滕子京,也是一个有本领有抱负的人物,因受排挤,被贬到岳州。仅一年,岳州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他主持重修了湖南岳阳县西门城上的岳阳楼,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范仲淹本人没有登临过岳阳楼,凭着滕子京寄给他的一张《洞庭秋晚图》,借景喻情,写下了云霞纸上,气势非凡,融注着他忧乐天下的民本思想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将其刻在了岳阳楼上。
后来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苏舜钦书写《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范仲淹在黄鹤楼写下什么名篇
范仲淹没有在黄鹤楼写过名篇,而是写了一篇《岳阳楼记》,广为流传。关于黄鹤楼有名的诗篇是唐朝的崔颢所写的《黄鹤楼》。
唐朝诗人崔颢的那篇让“诗仙”李白搁笔称赞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临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有发而作的名篇,连李白都为之折服。
其后李白也在黄鹤楼边写就了一篇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显然,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在黄鹤楼流连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