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早的乘法口诀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

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

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早、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

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里耶秦简不仅刷新了乘法口诀的早记录,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为什么叫做“九九乘法口诀表”。

“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上的数字,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奇特的是,与传统的口诀表不同,这上面竟然还有“二半而一”的字样,这实际上已经是分数运算

乘法起源于什么时候

乘法出现在何时,尚无定论 但公元前7 世纪春秋时期,已经有和现在一样的乘法口诀 出土的文物中,汉代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和一些墓地的铭文砖上都有“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之类的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