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是郑国发祥地

西周时,华州属于畿内,称为“郑”。西周初年,彤国分封在今县境内西南。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郑桓公)于郑地,即郑国。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春秋时的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因郑邑为郑国故都之故,秦国在此设郑县,这是华县设县之始。南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于郑县设华山郡,西魏时,改为华州。中华民国时,于民国二年(1913)2月,改华州为华县。

二、是全球郑氏儿女寻根祭祖追怀祖德的圣地

郑国的第一任国主郑桓公就是周天子的弟弟——人家是姓姬的,后来因为封地叫郑,这一支的就姓了郑。因此郑国故地华州是郑姓最正宗的发源地。如今,华州已经成为全球郑氏儿女寻根祭祖追怀祖德的圣地。是全球郑氏公认的郑国受封地、郑桓公陵墓所在地、郑氏祖源之地。

三、华州得名源于华山

寻根溯源,华州的命名,就因为境内有华山。今华州在春秋时设郑县,南北朝时的公元554年在郑县设华州,辖今华县,华阴等关中东部数县,华阴县及境内的华山在华州辖境,并因华山为天下名山而作为华州之名。

因此现在介绍华州的来历时,可以直截了当说:“华州以华山得名”。也可以简要说明为:“华州古称华州,华州之名脱胎于华州,而华州的命名是因其州境内有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