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作为鼓励幼儿从事某种活动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如何适当地运用奖赏手段,进行有效奖励。
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称为过度奖励。
那么过度奖励会有什么危害呢!!
危害1:孩子变得功利和势力,做任何事都要有回报。
不给看电视,就不好好吃饭。不给吃饼干,就不收拾自己的玩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宝宝都要讨价还价地谈条件。哪天没有奖励了,宝宝就不愿意行动了。错误地把行为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把努力变成了一场交易。
没有好处,别想我配合!那些不给好处就不做家务,不给奖励就不好好写作业的熊孩子就是这么来的。
危害2:家长省了力气,但无益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过度奖励容易使孩子误以为做某些行为只是为了奖励,而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为奖品而行动,对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客观上阻碍了行为习惯的养成。
危害3:让孩子错失体会成就感的机会。
用奖励来让孩子配合,孩子将体会不到一个好的行为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非要用奖励是不是我们不相信,即使没有糖果,宝宝也能乖乖配合
当宝宝能自己用勺子吃饭,能自己将积木收拾好,这些行为本身能给带他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夸奖,宝宝就会更有动力做好这些事。
而如果每次都只是用糖果来奖励,他就感受不到来自己家长的信任和自己的进步,也不会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做好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