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主要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扩展资料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不

断挖掘和大力弘扬各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引导各族人民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持续深化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

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已基本形成共

至少包含以下六种意识。

一、国情家底意识

二、历史主流意识

三、政治法治意识

四、团结合作意

五、共同发展意识

六、共建共享意识

总之,以上六种意识,基本涵盖了各族人民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出来的一致性或共识性的认同。值得重视的是,不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其认同均具有多重性的特点,且其认同形式与内容未必是固定不变的,从来不是完成式,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始终是进行式。因此,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然是一个持续推进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只有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才不会成为无米之炊,才能有明确的培育内容、明晰的培育方向、科学的培育规划,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