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之际,是朝代鼎革之时,像历代的王朝更替一样,但又不仅只是改朝换代,因为它所处的时代更为特别。元朝是第一个北方民族统一中原建立的政权。
一方面它的统一是经过中国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后完成的,特别是北方地区,另一方面它的统一又进一步促化了民族融合。同时又由于它是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的北族政权。
不同于后来的清王朝可以借鉴些元朝的经验,另外就是它的草原本位主义,刚建立之时,便存在着汉法与旧俗之争等各种问题与矛盾,并与其政权相始终,到了元朝末年,各种矛盾激化,卒致政权土崩。
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成建明代元的,这背景也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还有他的身世、经历及他的将领、文人助手,也包括各种敌友关系的人一并对他造成的影响。
再结合特定时期的形势,朱元璋的元朝观及对元方略就是在这样总的情况下产生的。先是元末动乱,群雄割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方势力,各方冲突,各种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带有区域性、阶段性、多变性的特点,此外还涉及到了民族性、阶级性等问题。
在对元蒙的战争中,朱元璋相关的战略、战术、政治、外交及对元蒙相关方面的思想都可在这之中体现出来。
一、朱元璋的生活时代
1、矛盾突出的元朝
朱元璋所在的元末社会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加之水旱灾害不断,百姓生活状况严重恶化,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在元朝,农民农奴化的现象也很严重,甚至派生出了关于农奴的多种制度与习俗。
此外,由于蒙古统治,元代还存在着全民服役与君臣关系主奴化的现象。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社会问题积压的越来越多,终至灭亡。
朱元璋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并存,各种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遍布南北。
2、朱元璋的经历
朱元璋出生于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的元朝末年,其家族及其个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淮河一带。中国的经济重心自南北朝以来逐步南移。
元朝为加强统治,派兵驻扎,当地巧姓也能感受到民族隔膜与压迫。生活在这里的朱元璋对民族压迫应有切身体会,在早期思想中自然会具有原始的华夷观念。
朱元璋父、祖两代为生计所迫,多次迁徙,几经周折,颠沛流离。可见家世之普通及家境之困窘。朱元璋年少时也历经磨难,境况艰难。
凡此种种遭际,都会使朱元璋非常愤懲。其境遇特别是作为和尚的多年游历,能使朱元璋更深切地了解当时的社会与社会底层的大众,对其后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朱元璋的元朝观
1、天下观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通过"天下"、"藩服"等概念建构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天下观,这是士大夫们对世界秩序的一个构想。
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天下观是华夏民族对自然疆域的看法,朱元璋天下观中的各限疆域、和平共存、天下大同的理念是儒家文化的要素,也会影响到对蒙古的立场与政策。
即在与蒙古共存还是对蒙古一意灭之的问题上使咒带有保守性,特别是在明朝与蒙古实力对比上不具有明显优势时表现的更为突出。
攻下大都后,朱元璋没有追击元主,可能多少也受这方面思想的影响,此外,对元蒙的招谕、怀柔等带有和平意味的政策都应该与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关联。
2、夷夏观
由于元朝政权的特殊性,即为北方民族的大一统政权,在改朝换代中朱元璋在对自己政权合法性的解释中也会涉及到夷夏观。
总的来说,虽然朱元璋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正统性而承认元的正统,但有时也会用夷夏观来否定元政权的合理性,号召反元等,或用夷夏观等告谕周边政权,宣示明朝新政权的合法性。
朱元璋在元明鼎革中的夷夏观就是在特定时期及情况下的政治目标。总之,朱元璋在对于元朝的立场上,一方面承认元的天命和正统,需要的时候也会用夷夏观等民族观来否认元统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另外朱元璋还会一面承认元的正统性,同时强调夷夏观,并且还会把这些与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礼法制度等联系在一起。
通过全文可知,不但是朱元璋早期对元朝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建明代元后的元朝观同样也是有所变化的,而这也是与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密切关联的。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期,为达到不同的目标,朱元璋对这方面的宣示等也是不同的,但同时也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即承认元朝的天命与正统,进而证明自己的天命与正统。
元朝社会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传统的“中国观”以此为契机出现重大变化。“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突破农耕文化而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
元朝社会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元朝社会观念发生的变化就是民族等级制度,也就是说元朝统治者将社会上的人分为四个等级。
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对各民族进行分化,将臣民大体上按照征服的先后分为四等,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和经济负担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