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下承层
a、在已完成的路基上按规范规定检查验收的方法和频度进行高程、宽度、横 坡度、平整度的检查。
b、采用压路机或等效压实机具进行碾压检验(压 3~4 遍)在碾压过程中,如 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用挖开晾晒、 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c、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8米交错开挖泄水沟。 
2、施工放样 
a、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 10 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 0.5 米设指示桩。
b、进行水平测量,在两测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3、计算材量用量。 
a、根据施工路段垫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并按确定的需要数量, 并计算每车料的填筑距离。 
b、施工时应洒水加湿,控制好含水量。 
4、运输和摊铺 
a、集料装车时,必须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b、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 严格掌握卸料距离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c、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卸口。
d、集料在下承层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头集料较摊铺料只宜提前二天。
e、通过试验确定松铺系数。
f、用装载机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检查含水量补充洒水,使含水 量达到最佳值,表面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同时摊铺路肩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