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出现时间不同,昆曲是清朝才有,散曲要早几百年出自元朝时期!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
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
昆曲和散曲的区别
昆曲和散曲都属于元曲的一种分类,但是昆曲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诗歌。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昆曲
则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昆曲和散曲的区别
昆曲:指的是可以昆山腔依字行声演唱的戏曲文学体裁之作品。
散曲: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