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米芾的行书,还可学同时代苏东坡的行书。也可上追晋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唐朝颜真卿的行书,也可学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还可下学元代赵孟頫等等,这样就可取长补短,优劣互补,以米书母体基因,吸收其他书家之长,进而形成自己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