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仪之大宗之称的是《春秋》。《春秋》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从《春秋》的写作缘由及书名分析,它是以明晰礼义为宗旨的。同时,从此书中的称谓、笔削、隐讳等表达方式看,明显违反古代史官“君举必书”的书写原则。也处处以礼作为剪裁、评判事实的标准。因此,《春秋》应是通过事实传承周代礼制的礼学典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葆之祀、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古代有五礼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
4种人生礼仪。
有礼仪之大中之称的是哪些事
有“礼仪之大宗”之称的是《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虽然是一部古代史学类著作,但是从《春秋》的写作缘由及其书名分析,它是以明辨礼义为宗旨的,再者《春秋》还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众所周知,儒家最重礼仪,因而它有“礼仪之大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