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清朝中期
据说在清朝中期四川厨师研究的,是因为那个时候四川是内陆盆地,没有海鲜类,正好在家畜身上研究菜品。“糖粘羊尾”在90年代以后,就慢慢的消失在大家的饭桌上了,因为它有对身体有很多不健康的因素。
“糖粘羊尾”,只是说菜品做出来其形状和羊尾巴很像而已,是一种形象的借喻说法。这道菜今天的一些餐厅很难看到,不过泸州农村传统九大碗田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严格的说是属于干碟里的一个冷吃菜,是老人小孩在筵席上包“杂包”的必包品种。
原创 | 2022-11-30 15:37:39 |浏览:1.6万
起源于清朝中期
据说在清朝中期四川厨师研究的,是因为那个时候四川是内陆盆地,没有海鲜类,正好在家畜身上研究菜品。“糖粘羊尾”在90年代以后,就慢慢的消失在大家的饭桌上了,因为它有对身体有很多不健康的因素。
“糖粘羊尾”,只是说菜品做出来其形状和羊尾巴很像而已,是一种形象的借喻说法。这道菜今天的一些餐厅很难看到,不过泸州农村传统九大碗田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严格的说是属于干碟里的一个冷吃菜,是老人小孩在筵席上包“杂包”的必包品种。
Copyright 2005-2020 www.kxting.com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3022655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47085,10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