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对金属腐蚀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材质表面钝化膜形成的可能或加速钝化膜的破坏,从而促进局部腐蚀另一方面使得CO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缓解材质的腐蚀。
2、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是点蚀。
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PH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
3、Cl-对缝隙腐蚀具有催化作用。腐蚀开始时,铁在阳极失去电子。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铁不断的失去电子,缝隙内Fe2 大量的聚积,缝隙外的氧不易进入,迁移性强的Cl-即进入缝隙内与Fe2 形成高浓度、高导电的FeCl2,FeCl2水解产生H ,使缝隙内的pH值下降到3~4,从而加剧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