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因山上常有紫色云霞覆盖,故名。今康乐街(瑞安剧院一带),古名“紫霞坊”,也是因山名街坊。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倭寇由闽北犯县境,瑞安守备刘隆曾督兵西山,题名于原石刻“紫霞山”三字下,今题名已剥蚀。
宝光寺紫霞山传说
清代乾隆初年,宝光寺殿宇残破。方丈恢彰禅师衲衣芒鞋,不惮风霜,托钵行化,来到北京。他发下宏誓大愿:不募到足够银两修复寺庙,宁可死在京城。事有凑巧,一位衣著华丽的"富商"送了他一张三千两的银票,并问:"和尚是哪座山来的?"宝光寺位于川西坝子的中心,附近也没有山。恢彰正苦于不好回答,突然急中生智,想起唐僖宗住宝光寺时,曾见地面放出紫色霞光,于是赶快回答“贫僧是四川紫霞山来的”。“富商”随口说道:“好,我今后要来紫霞山烧香拜佛哩!”
恢彰回到成都府兑换银两时,方知送银票的"富商"原来是微服出行、游逛北京市街的乾隆皇帝。
过了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消息传来,可把恢彰和尚急坏了。皇上来到四川,若瞧不见紫霞山,便有欺君之罪,理当问斩。恢彰对这件事不敢向外声张,只好悄悄命寺里的和尚们召夜挑土,加紧垒山。紫霞山终于垒成了,但是乾隆皇帝六次巡行江南,一行次也没有到过四川,他早就把来紫霞山的事忘了。由于紫霞山与乾隆皇帝有关,从此,这座土山成了宝光寺的胜地,寺内历代方丈更自称为“紫霞主人”。
为了报答皇恩,道光年间的方丈妙胜禅师建罗汉堂时,还为乾隆皇帝塑了像,乾隆手中的金锭,正象征着他送给恢彰的三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