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
九岁
九祀
九秋
九春
九霜
九稔
其实,九年也是古代用语,文言文中常见的。
年:《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载:唐代瞿颖《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稔: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岁: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祀:《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意思是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
秋:《史记.梁孝王世家》:“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其中的“秋”就用来表示年。
春: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其中的“春”就是表示年。
霜:唐代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成阳。”其中的“十霜”就是表示“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