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1720—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男,(今高密市[5])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名臣刘统勋长子。
刘墉生于官宦世家,因父亲恩荫而直接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乾隆四十二年(1777),刘墉在江苏学政任上时,曾检举徐述夔的著作悖逆,掀起一场文字狱。其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其担任江宁知府时,深得百姓爱戴,甚至被比作宋朝的包拯。乾隆四十七年(1781),他支持监察御史钱沣弹劾贪官、和珅党羽国泰,因其主持正义,被民间写进了公案小说《刘公案》中。嘉庆四年(1799),刘墉被任命参与对和珅的清算审理。
刘墉是乾隆朝的名臣,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九年(1804),刘墉善终于北京的家中,享年85岁。死后得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