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火:当进入RTO炉内的废气氧化放热不足以维持氧化室的设定温度时,位于氧化室内的燃烧器会自动补入天然气并点火升温。事故后打开炉体发现RTO氧化室完好无损,并未发生爆炸,可排除明火为该起事故的点火源。

(2)电火花:位于氧化室内的燃烧器采用了电火花点火器,但氧化室未发生爆炸,也排除了电火花因素。

(3)静电火花:该厂废气输送管道及风机均未采用可导静电材质,废气高速流通与管壁摩擦及风机叶轮高速转动极易形成静电且静电无法导出,但废气输送管道和风机位于RTO炉前端,达到爆炸极限的预混气遇到静电后即可发生爆炸,而远端管道在事故中仅是脱落,损坏程度低且风机爆炸后不会将预混气输送至RTO炉内。因此,可排除静电火花因素,同时说明风机和管道不是第一起爆点。

(4)高热物:高热物的温度高于可爆成分的起燃点时可引起爆炸,RTO炉高热物主要为氧化室内表面和蓄热陶瓷。其中氧化室未发生爆炸,可排除氧化室高温表面为本次事故的点火源事故后打开炉体发现,RTO右侧蓄热室钢结构坍塌、蓄热陶瓷破碎、保温棉脱落,而另外两个蓄热室完好。由此可知,RTO炉右侧蓄热室为第一起爆点,其高温蓄热陶瓷为爆炸事故提供了点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