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儒学指的是由周公旦为主确立的,以西周文化为主的礼乐文化,即严格的礼法和制度.故而使得当时的文学受其影响,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尚书》、《诗经》、《周易》、《论语》、《孟子》等著作应运而生。其主要内容为仁、礼、人治。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是使理学走向哲学化。

宋明理学是宋朝与明朝时期的儒学主流,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运用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抑和扼杀了人们的自然需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注重主观的意志力量,从此封建王朝没有从内部瓦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