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车子是由夏朝的奚仲发明的,古代车轮的前身是制陶用的轮盘,后来人们仿照轮盘的特点制造了车轮。古代的车轮由辋、毂、辐三部分组成。辋是指车轮边缘的木框,毂指的是车轮中心带有孔的圆木,而辐是指连接辋与毂的木棍。这种木棍约有三十条,以毂为中心,向外散射,一直到辋,因而人们又将这种形状称为辐辏。

后来人们又用辐辏来比喻人或物聚集,就像辐聚集在车毂处一样。古代的桐木车轮,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看:最小的桐木车轮直径也有93.8厘米,而且上面还为了坚固还订有铁条,无论如何要大于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