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90年代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后,个人缴费基数非常低,个人账户的增值非常缓慢,所以会出现90年代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贬值的情况。
二是国家在1996年前后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机制,在此之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国家会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各省市并不统一。过渡系数从1%~1.4%不等,相应的缴费指数,如果没有视同缴费指数,跟后来实际年限的缴费基数有关,非常复杂。
缴费基数和缴费指数
缴费基数,国家设有上下限的,从60%的社会平均工资到300%。社平工资的口径从2019年5月开始,由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转为全口径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我们按照60%的社平工资缴纳是社保,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按照100%缴纳,缴费指数就是1。
如果我们缴费指数是1,缴费一年产生的基础养老金就是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