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加三点是滞字。
滞,拼音:zhì。动词。有凝积,不流通的意思。
1、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滞,凝也。——《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周礼·廛人》
2、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新唐书》
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滞讼,积压的讼案。
滞积,积压。
滞货,积压的货物。
3、停止阻塞静止。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淮南子·原道训》
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4、郁积。
气不沈滞。——《国语·周语》。注:“积也。”
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
滞念(凝结在心中的思念)滞思,滞想(凝聚心头的想念)滞怒(积于心中的愤怒)滞气(郁积之气)滞愤(积愤) 。
5、凝聚,积聚。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
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
6、陷入沉抑。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南史》
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7、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
几宵因月滞三湘。—— 姚鹄《送黄颇归袁》
孙枢辅滞塞外,久请陛见,中外汹汹,以为志在君侧。——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
滞淫(长期旷废长久停留久雨不停)滞游(久游未归)滞客(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
8、遗落遗漏。
此有滞穗。——《诗·小雅·大田》
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