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
棹 zhuō
〈名〉
(1)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2) 同本义 [table]
一桌,一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古称几案
上与讲官俗共一桌,真不啻天颜咫尺矣。——明· 文隶《列皇小识》
又如:桌巾(桌布)桌屏(摆在桌上当作装饰的小屏风)桌帏(亦称“桌帷”同“桌围”。围在桌子边的装饰物,多以布或绸缎做成)桌裙(即桌帏)
(4) 计酒席的量词。如:一桌酒席,三桌客
桌字演变历史
桌,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uō,最早见于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桌”字基本含义为桌子引申含义为计酒席的量词,如三桌客人。
在古文中,桌称几案,如桌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桌
郑码
idkf
注音
ㄓㄨㄛ
字源演变
“桌”,初见于金文中,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桌”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桌字演变历史
桌”是会意兼形声字。最初借“卓”来表示,后另加义符“木”写作“桌”,卓表声。
《说文》无。
“桌”的本义为桌子。传说很久以前,普通人家没有桌子,吃饭时就把木头或石板摆在外面地上当做桌子。后因八仙到来,才不在地上吃饭,而用上了桌子。这就是“八仙桌”的由来。
用作量词,指以桌数论的酒筵、饭菜、人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