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13岁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著名史学家班彪,也是班固的父亲为师。王充读书非常多,从不死记硬背原文章句。那时他家贫买不起书,就到闹市书店里,阅读卖的书,看一遍过目不忘。
就这样,王充闹市读书,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他回到家乡,隐居下来教书。在市里担任过秘书长,因为多次劝谏长官,意见不合离去。
王充喜欢发表论说,刚开始听着挺诡异,到最后觉得有实在的道理。他认为那些俗气的儒生,只会墨守古文,大多失去其真谛。于是,他闭门潜思,谢绝婚丧嫁娶等一切应酬。
他在家中,门框上、窗户上、墙壁上,都放着刀和笔,历经30年的时间,在60岁的时候,终于写成了天下“奇书”——《论衡》。此书共85篇,20多万字,“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在闹市读书的典故
当时的湖南一师教学条件比较差,毛泽东抛开这些外界因素,坚持学习。
他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去读书,为的是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在学习时心绪不受外界干扰,在任何时间和场所都可以很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