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是茶氲并不是杂质,是茶汤中脂溶性物质的呈现,即茶氲的形成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相关。
茶汤中含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胡萝卜素以及一些挥发性香气成分,这些浸出物质的比重较轻,常漂浮于茶汤表面。
秋冬时节,外界环境气温较低,而茶杯等盛茶容器使得茶汤温度下降程度稍缓,茶汤上下温差较大,便产生了水蒸气。
水蒸气受到这层“脂溶性物质”的阻隔,无法飘散到空气中,最终在茶汤表面形成茶氲。
水蒸气和脂溶性物质相互纠葛,使得茶氲不停的变幻,时而像雾,时而像油。
如果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丰富,茶汤的浸出物也相对会多一些。所以说,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氲能否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冲泡刚入手的新制普洱茶时没有茶氲,存放几年再喝,茶汤上面会出现茶氲,这是普洱茶转化的结果。
普洱茶经过正确的存放,经过转化,茶中内含物质也会有所改变。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所增加,出现茶氲毋庸置疑。
如果泡出的茶汤上面有茶氲铺撒,那么这款茶的内质含量一定不会差。相较于没有茶氲的茶而言,有茶氲的茶口感会更加醇厚,茶友可以放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