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阵乐》对后世影响也极为巨大,无论宴会、典礼还是祭祀,《秦王破阵乐》都是必须上演的“保留节目”,从初唐一直到唐末,它的演出几乎贯穿了整个唐代。

唐太宗之后,高宗、玄宗还以《秦王破阵乐》为基础,改编出了《神功破阵乐》《小破阵乐》以及杂技《破阵乐》等。现场表演时,不仅百官情绪高涨、激动万分,甚至连在场的外国宾客都禁不住跟着一起起舞。《秦王破阵乐》作为中华文明在其鼎盛时期的一个象征,其恢宏气势由上可见一斑。

《秦王破阵乐》在唐代时就已经声名远播,其影响力远达周边的很多国家。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西行求经,就与印度的戒日王谈论过《秦王破阵乐》,后者对其十分仰慕,声称“闻其雅颂,于兹久矣。”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粟田正人将《秦王破阵乐》带到了日本,一时间在日本国内引发轰动,出现了许多模拟《秦王破阵乐》创作的乐曲以及以《秦王破阵乐》为主题的绘画《秦王破阵乐图》。日本至今还保留有琵琶谱、筝谱、笛谱等9种《秦王破阵乐》的遗谱。这些残谱后来被加以译配和改编,并将唐凯乐歌辞与乐曲重新组合成歌曲,在1983年的“华夏之声——古谱寻声音乐会”上作了首次演出。

《秦王破阵乐》通过恢弘华丽的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场面诠释了帝王“禁暴、戢兵、保大、保功、安民、和众、丰财”的七种美德,完美展现了大唐开国的英武豪迈和壮丽国威,体现出了盛世唐朝的文治武功和一个新兴王朝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它既是唐代乐舞艺术的经典,也是中华民族巅峰时期的一大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