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沧海一粟”出自北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1082年)大文豪苏轼所做的散文《前赤壁赋》 原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沧海一栗指的是谁
“沧海一粟”出自北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1082年)大文豪苏轼所做的散文《前赤壁赋》原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译文: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寄:寓托。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渺:小。沧海:大海。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