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谁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是洪秀全。洪秀全是清朝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了起义,史称金田起义,起义军称为太平军。后来起义军壮大,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不久开始北伐和西征。北伐失败但是西征却获得胜利。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使得太平天国衰落,加上洪秀全病逝,最后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谁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晚清太平天国运动领袖,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客家人。

洪秀全早年科举不顺,因此迷信基督教教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立了拜上帝教,撰写了《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后,洪秀全分兵北伐、西征、东进,摧毁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洪秀全为排除政敌而制造了“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后又启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人,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不久太平天国就被清军攻灭。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政治上主张完善职官制度在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在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废除“四书五经”在主权原则上拒绝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拒绝英方瓜分中国的建议。

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孙中山曾自诩“洪秀全第二”。但洪秀全奉行的盲目排外政策和推行不切实际的纲领,以及他后期腐化的生活作风等,都具有相当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