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跸”,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bì,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跸”的基本含义为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如跸路引申含义为泛指出行的车驾,如驻跸。
古籍释义:止行也。一曰灶上祭名。从走毕声。卑吉切。:说文解字注
(䟆)止行也。今礼经皆作跸。惟大司寇释文作䟆。云本亦作跸。是可见古经多后人改窜。
亦有仅存古字也。五经文字曰。䟆、止行也。出称警。入言䟆。一曰灶上祭名也。篇、韵皆有襅字。
云灶上祭。从走。毕声。卑吉切。十二部。
足字旁一个毕是什么字
足字旁一个毕是“跸”字。
拼音:bì
注音:ㄅㄧˋ
部首:足
笔画:13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横、竖提、撇、竖弯钩、横、竖
结构:左右结构
繁简:蹕
五行:水
五笔:KHXF
四角:62141
仓颉:RMPPJ
异体字:8E55,9A46,47C6,2032B,21058,2254F
笔顺编号:2512121153512
部外笔画:6
详细解释
文言文解释
跸bì(动)〈书〉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驻跸(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