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ǔ āo
“虎”,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hǔ,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虎”的基本含义为哺乳动物,如虎穴引申含义为勇猛、威武,如虎将。
“凹”的基本含义为周围高,中间低,与“凸”相对,如凹凸不平、凹透镜。
在日常使用中,“凹”也常用于表示地名,同“洼”,如核桃凹。
虎凹读音
读音:hǔ āo
虎基础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5、同“唬”。
详细释义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