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méi,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郿”的基本含义为“郿县”地名,在中国陕西省,现作“眉县”。
字源演变:“郿”,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郿”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部首:阝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1。
笔顺: 横折、 竖、 横、 撇、 竖、横折、 横、 横、 横、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眉加耳刀旁什么字
一、眉加耳刀旁是个“郿”字。
郿的读音是méi
部首:阝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1
笔顺: 横折、 竖、 横、 撇、 竖、横折、 横、 横、 横、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二、郿的基本释义:
1、古地名 。春秋周邑。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也作眉县
郿,右扶风县。——《说文》
王饯于郿。——《诗·大雅·崧高》
2、春秋鲁邑 。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
三、常用词组:
郿鄠: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郿县(今眉县),鄠县(今户县)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流行于该省和山西,甘肃一带.
郿坞:东汉 初平 三年,董卓 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郿绦:麻织腰带。古代郿县(今陕西省眉县)所产,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