砊,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为kāng,该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起初基本含义为象声词,雷声,如“凌惊雷之砊砊兮,弄狂电之淫裔。”继而引申含义为砊礚。有关常用的组词为砊礚。
形声。字从石,从亢(gāng),亢亦声。“亢”意为“管道”。“石”指石山。“石”与“亢”联合起来表示“山体中的坑道”。本义:隧道。引申义:深邃的山洞。
石亢读什么
一、石亢合起来是个“砊”字。
砊的读音是kāng
部首:石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9
笔顺:一ノ丨フ一丶一ノフ
二、砊的基本释义:
康熙字典,《广韵》苦浪切《集韵》《正韵》口浪切,音抗。砊硠,石声。
又《广韵》客庚切,音坑。义同。
又《集韵》丘刚切,音康。砊礚,雷声。《张衡·思赋》凌惊雷之砊礚。
石亢读什么
石亢读砊[kāng]
基本释义:〔砊礚(kē)〕象声词,雷声,如“凌惊雷之砊礚(kē)兮,弄狂电之淫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