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齐桓公的评价,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外出使国,能够不辱使命,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还捍卫了齐国的国家颜面和威严。
司马迁非常赞赏他,还将其与管仲相比,就连孔子对他也是赞不绝口。他善于言辞的本领,每每对话都是话中有意,意中有话。
司马迁评价齐桓公
司马迁对齐桓公评价不高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1],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2]。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3][4][5]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6][7][8]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司马迁评价齐桓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齐桓公:“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同时对他的私生活进行了批评:“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小老婆)者六人”结果“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