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市五莲县,“中至”名字由来的传说,流传很广。

中至,是五莲县西部一个乡镇的名称。这个乡镇是因为驻地村“中至”得名,而“中至”村的名字,又与一段传说有关。

相传,此地距北京、南京各1200里,故得名“中至”。通俗来说,就是中间点的意思。

这个传说从何时开始兴起,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从中至建村的时间和北京南京这两个地点来推断,很有可能是在明朝。

因为,根据《五莲县地名志》的记载,中至河周边虽然早在元代就有先民活动的痕迹,但正式建村,是在明朝初年。当时,一支孔姓人从曲阜孔家店迁来定居,他们所建立的村庄,就形成了后来的“中至村”。也就是说,“中至”这个称呼,是在明初之后才出现的。

还有一点就是,明朝之初定都南京,后来迁到了北京。在当时修撰的史志资料中,很多都会记载本地到南京和北京的路程。综合推断,倘若“中至”的传说确有其事的话,很有可能是在明朝时期形成的。

传说的年代大体可以断定,但不少朋友或许都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个传说描述的内容是真的么换言之,从“中至”到北京和南京的距离真的相等么

按照现在的导航软件测算,从中至镇到北京市(东城区),不走高速公路的话(尽量模拟古代的情况),最近的里程是613公里而从中至镇到南京市(玄武区),最近的里程是463公里。

这样一看,似乎跟传说对应不上(到南京要更近一些)。不过,古代的交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固定的线路就那么几条,尤其是下江南的话,当时很多河流上并没有桥梁,过河需要绕比较远的路。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的话,从中至镇到北京和南京的距离,大体也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各1200里,600公里左右)。

但也有观点认为,中至在明朝时期只是莒州下辖的一个村落,跟北京和南京联系在一起,感觉有些突兀。并且,在明代的《青州府志》当中,也并没有提到“中至”这个地名,反而说的是“中支”(民国版《重修莒志》提到了中至)。“中至”可以理解为中间点,那么,“中支”又是什么意思呢暂时还不得而知。

实际上,“中至”不仅可以看作北京和南京之间中点,也算是莒州和诸城县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明代,莒州和诸城县都属于青州府管辖,两地之间的互动应该也比较频繁。从地图上看,中至村距离莒州州城和诸城县城大概都是八十里。“中至”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一点而得名呢由于资料有限,很多历史传说都像这个地名一样,难以详细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