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磔刑是一种植物。
古代磔刑是杜英科,猴欢喜属乔木,高可达20米叶薄革质,形状及大小多变,通常为长圆形或狭窄倒卵形,先端短急尖,叶柄无毛。古代磔刑9-11月开花,翌年6-7月结果成熟。
古代磔刑是什么意思
古代磔刑是一种将身体四分五裂,让犯罪之人极其痛苦死去的一种刑法。
最开始只是远古时人把动物用磔刑以祭祀天地用。后来慢慢演变用来惩罚犯罪之人。为犯下滔天大罪之人实施这种刑法也从开始的简单粗暴地四分五裂演变成千刀万剐。
古代磔刑是什么意思
磔刑的解释
(1). 五代 时始置的凌迟极刑。即割肉离骨,断肢体,然后割断咽喉。俗称剐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用内监》:“有内监 高云从 素与 于 相交善,稍洩机务,上闻之大怒,将 高 立置磔刑,其严明也如此。”
(2).比喻极大的痛苦。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一:“我受着那样的磔刑,荏荏苒苒地在 嘉定 住了四年,突然遭了意外的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