冱
[ hù ] 
部首: 冫
笔画: 6
五行: 水
五笔: UGXG
基本解释
冻 清泉~而不流。
闭塞。
详细解释
〈动〉
冻结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庄子》
又如:冱阴(阴冷之气,凝聚不散)冱涸(冱结。凝结)冱寒(寒气凝结)
凝聚
大摄,骨枯而血冱。——《集韵》
〈形〉
寒冷 。
如:冱冻(天寒地冻)冱冥(阴晦寒冷)冱严(天寒地冻)
闭塞的
穷冱惟沙漠,昔闻今信然。——张养浩《上都道中》
两点水加互读什么
“冱”,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ù,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古籍释义:胡误切,胡故切,音护。寒也。寒凝也。涸隂冱寒。通作涸。
两点水加互读什么
两点水加互读“冱”字。
“冱”,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ù,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冱”的基本含义为闭,塞,如“心冱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栗”引申含义为冻结,如“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
在日常使用中,“冱”也常做动词,表示凝聚,如大摄,骨枯而血冱。——《集韵》。
“冱”字,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最终演化成简体版的“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