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宬”,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héng,最早见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宬”的基本含义为古代的藏书室,如皇史宬。
古籍释义-是征切,时征切,音成。屋所容受也。藏书之室也,明大内有皇史宬,贮列圣御笔实录祕典。亦或作。
说文解字注:屋所容受也。宬之言盛也。广韵无所字。从宀。成声。氏征切。
宝盖头加成念什么
宝盖头加成:宬(chéng)
宬:读作chéng,指古代的藏书室。后专指皇室藏书的地方。明清两代有皇史宬。
有关词语:
史宬[ shǐ chéng ]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始建于 明嘉靖 年间。
宬室[ chéng shì ]指档案馆或图书馆。
皇宬[ huáng chéng ]同“ 皇史宬 ”。
靫宬[ chá chéng ]盛箭器。
宝盖头加成念什么
宬[ chéng ] 
部首: 宀
笔画: 9
五行: 金
五笔: PDNT
基本解释:
古代藏书的屋子。后专指皇室藏书的地方。明清两代有皇史宬。
详细解释:
〈名〉①古代藏书的屋子。明清时专指皇宫收藏文书档案的地方宬,屋所容受也。
基本字义:
〈名〉形声。字从宀从成,成亦声。"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宀"指房屋。"宀"与"成"联合起来表示"存放编修好的史书、册卷的房屋"。本义:皇家图书馆、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