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尸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尸”字。
详细释义
拼音
shī
名词
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person on behalf of the dead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
神主牌,以木为之
a spirit tablet
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尸体
corpse
五马分尸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
姓
动词
陈尸示众,陈列
put a corpse in display
尸谏(陈尸以谏)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立神像或神主
erect a spirit tablet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担任承担
bear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执掌,主持
hold
尸盟(主持盟会)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be in a state of inertia
尸玩(玩忽职守)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列阵
arrange formation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字头的由来
尸字头是一种偏旁名称,指以“尸”为偏旁部首。
偏旁,是指对合体字进行切分后得到的某个部分。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
尸字头的由来
尸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一般认为指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引申为人体侧卧陈放的样子尸也引申为尸体、死尸,这个意思旧时也写作“屍”。现在“屍”已成为“尸”的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