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替,二曰对,三曰粘。
所谓替,指句中交替。为了追求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之美,要求在每一诗句中第2,4,6字平仄必须交替使用,既不允许都用平声字,亦不准都用仄声字,比如句中第2字用仄声,第4字就必用平声字,第6字必用仄声,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就合乎交替用声规则。
一般的律诗有八句,共分为四联,即首联颌联颈联和尾联。所谓对,即是指每一联中的上句和下句(或称为出句与对句)的第2,4,6字必须平仄相反,即平仄相对。比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则对句就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说完替和对,那么粘是什么呢粘与对的要求恰恰相反,对是平仄相反,而粘则要求平仄相同,要求四联之间平仄要粘连在一起,即是说首联之第二句与颌联之第三句,颌联之第四句与颈联之第五句,颈联之第六句与尾联第七句的第2,4,6字平仄必须相同,两两相粘,如同两面胶一样粘在一块,以产生一种绵延不绝循环往复的音律之美。比如第二句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则第三句就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以使其第2,4,6字平仄相同。
上面说的是诗句中第2,4,6字的位置上要严格做到平仄交替而不失替,平仄相对而不失对,平仄粘连而不失粘,那么对诗句中第1,3,5字是否可以不做要求而可平可仄呢不一定。虽然诗家历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必须要避免三种情况:1,孤平,即一句诗中除了押韵的第七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2,三平尾,即每句的后三字均为平声3,三仄尾,即每句的后三字均为仄声。在避免了这三种情形后,才可以一三五平仄不论。剩下关于作为韵脚的第七字的押韵规则,平仄失调之后的拗救方法,以及律诗的对仗要求及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