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隶书后碑帖。
1、夏商周:出现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
2、秦朝:在秦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统一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演变而来。
后来由于篆法苛刻,书写不便,隶书开始出现。
3、西汉:在西汉时期,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4、东汉:东汉时期,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碑刻上的汉隶,字型方正,法度谨严。在东汉时期隶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汉代时期草书诞生,创兴草书,也成为汉代书法的标志,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5、魏晋南北朝:
在三国时期,隶书开始逐渐没落,进而演变出了楷书。
在两晋时期,行书最为盛行,当时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时期,以碑刻为主,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