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扩展资料:
以上元夜为题材的古诗:
《上元夜》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白话释义: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上元夜意思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上元夜意思
《上元夜》是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的七绝组诗。诗共六首,描写了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其中第一首“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