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过意思如下:
过[guò]
〈动〉
1、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3、 超出,胜过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4、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5、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6、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7、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
古文过什么意思
过Guō繁体:過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卧切,戈去声。【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易·繫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礼·檀弓】过之者,俯而就之。【史记·贾生传】自以爲过之,今不及也。
又过失也。【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过者,不识而误犯也。【前汉·文帝纪】俱去细过,偕归大道。
又罪愆也。【周礼·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
又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又卦名。易大过,小过。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禾切,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
又过所也。【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爲信。
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有过鄕。
又㵎名。【诗·大雅】溯其过㵎。
又姓。【后汉·刘陶传】过晏之徒。【注】过,姓,过国之后。【正韵】经过之过,平声。超过、过失之过,去声。
说文解字
度也。从辵呙声。古禾切。
说文解字注
度也。引伸爲有过之过。释言:邮,过也。谓邮亭是人所过,愆邮是人之过,皆是。分别平去声者,俗说也。从辵呙声。古禾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