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
拼音 gé lì
注音 ㄍㄜˊ ㄌㄧˋ
部首 鬲 部外 0总笔画 10
统一码 9B32笔顺 1251254312
鬲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鬲
gé ㄍㄜˊ
◎ 〔~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其它字义
● 鬲
lì ㄌㄧˋ
◎ 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
隔去耳朵旁念什么
鬲,念 [gé,lì]
鬲(拼音:lì、gé)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口圆、三足中空的器具。鬲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读作lì,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鬲又读gé,古时用于国名,又音近通“膈”“隔”等字。
鬲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89。用鬲作意符的字大多与炊具、饮食有关,如:融、鬷、鬶、献。
象形字。鬲是一种古陶器,用于蒸煮食物,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三个肥大形似布袋的足。
说文解字
【卷三】【鬲部】郎激切(lì)
鼎属①。实五觳。斗二升曰觳②。象腹交文③,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
䰛,鬲或从瓦。
㽁,汉令鬲,从瓦,厤(l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