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中国汉字,读作:jié,yà。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圆顶的石碑,如:残碑断碣。墓碣。碣

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如今存之石鼓文,镌刻于鼓形圆石上,内容为歌咏秦国君主游猎之事,故也称“猎碣”。

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石鼓文即是一件猎碣。

碣 <形>

山高耸的高大的

碣以崇山。――《汉书·扬雄传》

碣 <名>

高大的岩石

碣,特立之石也。东海有碣石山。――《说文》

夹右碣石。――《书·禹贡》。传:“海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