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美国光学家克拉克找到了这颗伴星。根据所测得的半径和质量,计算出它的平均密度竟有175千克/厘米3,比水重10多万倍。这类密度大到0.1~10吨/厘米3的恒星叫做“白矮星”。
1967年,人们在射电望远镜里偶然地发现了“脉冲星”。后来知道,这种脉冲星,就是1932年科学家已预言过的“中子星”。中子星几乎是由挤在一起的中子组成的,它的直径仅有20千米左右,而质量却有0.5~2倍太阳那么大。由此可见,它的密度约为1亿吨/厘米3以上,比白矮星的密度还要大1亿倍!
原创 | 2022-11-24 09:37:58 |浏览:1.6万
1862年,美国光学家克拉克找到了这颗伴星。根据所测得的半径和质量,计算出它的平均密度竟有175千克/厘米3,比水重10多万倍。这类密度大到0.1~10吨/厘米3的恒星叫做“白矮星”。
1967年,人们在射电望远镜里偶然地发现了“脉冲星”。后来知道,这种脉冲星,就是1932年科学家已预言过的“中子星”。中子星几乎是由挤在一起的中子组成的,它的直径仅有20千米左右,而质量却有0.5~2倍太阳那么大。由此可见,它的密度约为1亿吨/厘米3以上,比白矮星的密度还要大1亿倍!
Copyright 2005-2020 www.kxting.com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3022655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47085,10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