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震耳欲聋
[拼音]
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例句]
此外几十位师兄师姊开始修理地板,敲击声震耳欲聋大快人心!
2、振聋发聩
[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释义]
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
形容知了的叫声的成语
1、寒蝉凄切
【解释】: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 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2、蝉喘雷干
【解释】: 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出处】: 前蜀·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3、蛙鸣蝉噪
【解释】: 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4、春蛙秋蝉
【解释】: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5、心烦意燥
【解释】: 心烦:心情烦躁意燥:思想杂乱。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