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于2006年1月9日在大商所挂牌上市,因中储粮先后六次抛储导致大量毛豆油流入市场,前六个月处于低位调整阶段。
2007年,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在国际原油带动下进入大牛市。
2008年上半年,受国内托市、抛储以及调运等调控政策压制,先于外盘降温下半年则正式跟随国际原油进入下行通道。
2009-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加之大豆增产,豆油底部徘徊。
2010年下半年开始,随资金面走宽,豆油逐渐回升。
2011年2-9月,在基本面支撑和宏观风险打压的双向影响下,豆油高位振荡9月后,受美豆利空和欧债危机波及,又从高位回落。
2012年整体走势受CBOT大豆主导此外,马棕增产,豆棕价差扩至历史高位2200.
2014年,在基本面严重利空影响下,豆油重心下移,不仅美豆种植面积创纪录,而且棕榈油产量逐步恢复。
2016年,在马棕减产以及国内低库存推动下,开启新一轮牛市格局。
2017年回归弱势,棕榈油从厄尔尼诺中恢复,马来迎来增产,年末库存也升至270万吨的历史高位。
2018年延续低位振荡,尽管中美贸易谈判反复,但鉴于美豆丰产且南美扩种,成本端支撑不强,贸易战影响边际弱化且马棕11月库存更是达近十年新高300万吨,基本面又添一利空。
2019年9月后,在中美谈判恶化和美豆减产预期双重推助下,豆油企稳回升。
2020年年初遭遇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冲击,豆油年后开盘跌停5月后,在东南亚减产预期驱动下,开启大牛市行情。
2021年,马棕复产无望,盘面屡创新高马来引进3.2万外劳缓解减产危机。
2022年能否如愿复产将是油脂转势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