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遗孤”是在靖难战争中遗留的孤儿。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由皇帝、藩王、外戚、驸马组成的家天下体制,应该能够在权力、礼法和亲情的共同作用下稳固地支持大明王朝的江山。

然而,文弱的侄皇帝与身边的书生们未能掌握制约桀骜不驯的叔王的办法,朱元璋最初设计的制度终于酿成大祸。在这场战争中,皇亲国戚们纷纷参战,投向不同的两个阵营。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削藩而引起的。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清代大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在《明史十二论》中将“靖难之役”、景泰末年的“夺门之变”以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称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

靖难遗孤历史

靖难遗孤的历史背景,朱元璋执政后期,太子朱标因病逝世,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分封出去的各大藩王势力对皇位虎视眈眈,都不想看到朱允炆登基,而燕王朱棣是所有藩王里最强大的一位,他常年镇守边关,带兵打仗,手里握有兵权,当他得知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便筹谋怎么取而代之。

朱棣的心思朱允炆是知道的,他忌惮朱棣兵权在握,等他登基后恐怕很难压制住这么强大的叔叔,后来朱允炆登基,他采取削藩措施,想要削弱众藩王的势力,朱棣面对这样的情况,决定起兵反抗。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朱棣在1399年发动了靖难之役,铲除建文帝旧部,攻下了帝都,而建文帝也下落不明。靖难遗孤都是在那场战役里活下来的人,他们的亲人基本上都是建文帝时期的重臣,因靖难之役被朱棣杀害,所以靖难遗孤身上背负着国仇家恨。